瑞芯微RK3568開發板 Uboot 階段通過 TFTP 燒寫文件系統至 eMMC 完整指南 
	
	
		本文基于 OK3568-C Linux 4.19.206 標準開發環境開展測試,該開發板以飛凌 FET3568-C 核心板為核心(已通過中國賽寶實驗室權威認證,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率 100%),搭載 Rockchip RK3568 四核 Cortex-A55 處理器(主頻最高 2.0GHz),支持雙千兆以太網接口,為 TFTP 協議傳輸提供穩定的網絡基礎。測試中,TFTP 服務器部署于 Ubuntu 系統,Ubuntu 與開發板采用橋接模式(利用開發板雙網口的硬件優勢,可降低網絡傳輸延遲),服務器地址設為 
172.16.0.177。需提前將系統鏡像(boot.img、rootfs.img)放入 TFTP 服務器目錄,并確保開發板與服務器網絡互通——這是后續燒寫操作的前提。
	
	
	
		
			
				100% 國產化核心
			
			
				核心板通過賽寶實驗室認證,電子元器件
全國產化,保障供應鏈安全,適配關鍵行業需求。
			
 
		 
		
			
				雙千兆以太網
			
			
				支持橋接/路由模式,傳輸延遲低,為 TFTP 燒寫、工業通信提供穩定網絡基礎。
			
		 
		
			
				工業級防護
			
			
				以太網接口具備 EFT/
ESD/Surge 3 級 
EMC 防護,eMMC 采用工業級
芯片,適配復雜現場環境。
			
 
		 
		
			
				多系統支持
			
			
				穩定運行 Linux5.10、Android11、Debian11、OpenHarmony4.1,分區表可靈活調整。
			
		 
	 
	
		
			1. 配置 Uboot 網絡環境
		
		
			2. 查詢 eMMC 分區表
		
		
			3. TFTP 燒寫 boot.img
		
		
			4. TFTP 燒寫 rootfs.img
		
	 
	
		1. 進入 Uboot 配置環境變量,確保網絡互通
	
	
		OK3568-C 開發板的 Uboot 環境配置簡潔直觀,配合板載的 Type-C Debug 接口(集成 USB 轉串口芯片,無需額外轉接器),開發者可快速通過終端工具(如 SecureCRT、Xshell)進入 Uboot 命令行,完成網絡參數配置。
	
	
		
操作提示:Type-C Debug 接口默認波特率為 115200bps,數據位 8,停止位 1,無校驗,連接后重啟開發板即可進入 Uboot 命令行。
	
	
		=> setenv ethaddr aa:bb:cc:dd:ee:ff  # 設置開發板以太網MAC地址,確保網絡身份唯一
=> setenv ipaddr 172.16.0.176        # 配置開發板靜態IP,需與服務器在同一網段
=> setenv gatewayip 172.16.0.218     # 設置
網關地址,保障跨網段通信(若需)
=> setenv netmask 255.255.0.0        # 配置子網掩碼,匹配局域網網段規劃
=> saveen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 保存環境變量至eMMC,避免重啟后丟失
Saving Environment to ENV_BLK...
Writing to mmc(0)... done
# 驗證網絡連通性:先ping真機,再ping Ubuntu服務器
=> ping 172.16.0.77  # 測試開發板與真機網絡互通
ethernet@fe2a0000 Waiting for PHY auto negotiation to complete. done
Using ethernet@fe2a0000 device
host 172.16.0.77 is alive
=> ping 172.16.0.177  # 關鍵步驟:驗證與TFTP服務器連通性(若不通,檢查VMware橋接模式或開發板網口接線)
Using ethernet@fe2a0000 device
host 172.16.0.177 is alive
=> setenv serverip 172.16.0.177  # 指定TFTP服務器IP,后續傳輸默認指向該地址
=> saveenv
Saving Environment to ENV_BLK...
Writing to mmc(0)... done
	
 
	
		
關鍵注意:若 ping 服務器失敗,需優先排查:① VMware 網絡是否設為“橋接模式”;② 開發板網口接線是否正常(推薦使用超五類及以上網線);③ 服務器防火墻是否關閉 TFTP 端口(默認 69 端口)。
	
	
		2. 查詢 eMMC 分區表,明確燒寫目標
	
	
		OK3568-C 提供 8/16/32/64GB 多規格 eMMC 存儲選項,本次測試采用標準 Linux 分區規劃,通過mmc part命令可查看完整分區結構,明確boot.img(引導鏡像)和rootfs.img(文件系統鏡像)的目標分區。
	
	
		=> mmc part  # 列出eMMC設備0的分區表(Partition Type: EFI)
Partition Map for MMC device 0  --   Partition Type: EFI
Part    Start LBA       End LBA         Name        Attributes    Type GUID    Partition GUID
  1     0x00004000      0x00005fff      "
uboot"     0x00000000    0a100000-...  b7030000-...
  2     0x00006000      0x00007fff      "misc"      0x00000000    420c0000-...  ca5e0000-...
  3     0x00008000      0x00017fff      "boot"      0x00000000    aa0c0000-...  81190000-...  # boot.img目標分區
  4     0x00018000      0x00027fff      "recovery"  0x00000000    2a050000-...  c4620000-...
  5     0x00028000      0x00037fff      "backup"    0x00000000    aa600000-...  7b5d0000-...
  6     0x00038000      0x00c37fff      "rootfs"    0x00000000    12770000-...  614e0000-...  # rootfs.img目標分區
  7     0x00c38000      0x00c77fff      "oem"       0x00000000    4a1c0000-...  e52f0000-...
  8     0x00c78000      0x01d59fbf      "userdata"  0x00000000    3b120000-...  680f0000-...
	
 
	
		該分區規劃充分適配 OK3568-C 的多系統特性:若需切換至 Android 或 OpenHarmony 系統,僅需通過飛凌提供的partition_tool.sh腳本調整分區表,無需更換硬件。配套資料包(選型手冊、產品手冊)中包含詳細的分區大小修改指南,降低二次開發難度。
	
	
		3. 通過 TFTP 燒寫 boot.img 至 boot 分區
	
	
		利用tftpflash命令可直接將 TFTP 服務器中的boot.img加載至 eMMC 的“boot”分區(3 號分區)。RK3568 處理器的高速數據處理能力可保障 TFTP 傳輸速率穩定,確保引導鏡像快速燒寫完成。
	
	
		# tftpflash命令說明:tftpflash [加載地址] [文件名] [目標分區名]
=> tftpflash 0x09400000 boot.img "boot"
Using ethernet@fe2a0000 device
TFTP from server 172.16.0.177; our IP address is 172.16.0.176
Filename 'boot.img'.
Load address: 0x9400000
Loading: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       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         ......(省略中間加載過程)
       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         3.1 MiB/s
done
Bytes transferred = 23584256 (167de00 hex)
## TFTP flash boot.img to partititon 'boot' size 0x167de00 ... OK
=> reboot  # 燒寫完成后重啟,驗證引導分區是否正常(可選步驟,也可待rootfs燒寫后統一重啟)
	
	
		
技術亮點:boot.img包含內核與設備樹,其燒寫穩定性直接影響系統啟動。OK3568-C 的 eMMC 支持“壞塊管理”功能,配合底板的 5V/12V 電源防護設計,可避免燒寫過程中因電壓波動導致的鏡像損壞,適配工業場景長期運行需求。
	
	
		4. 通過 TFTP 燒寫 rootfs.img 至 rootfs 分區
	
	
		rootfs.img包含完整的文件系統(如/bin、/etc、/lib 等目錄),需燒寫至“rootfs”分區(6 號分區)。OK3568-C 的 rootfs 分區預留充足空間(本次測試分區大小約 1.9GB),不僅可容納基礎文件系統,還能滿足后續功能擴展需求——例如開發板內置 1TOPS 算力的 NPU,若需部署輕量級 AI 應用,可直接在該文件系統中集成 RKNN-Toolkit 工具(支持 Caffe、TensorFlow、PyTorch 等主流模型一鍵轉換),無需額外調整存儲架構。
	
	
		=> tftpflash 0x09400000 rootfs.img "rootfs"
Using ethernet@fe2a0000 device
TFTP from server 172.16.0.177; our IP address is 172.16.0.176
Filename 'rootfs.img'.
Load address: 0x9400000
Loading: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       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         ......(省略中間加載過程,因文件較大,加載時間稍長)
       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done
Bytes transferred = 1404391424 (53b55000 hex)
## TFTP flash rootfs.img to partititon 'rootfs' size 0x53b55000 ... OK
=> reboot  # 燒寫完成,重啟開發板進入目標系統
	
	
		
擴展提示:OK3568-C 采用“核心板+底板”分體式設計,若后續需擴展存儲(如通過 SATA3.0 接口添加
硬盤)或聯網方式(通過 M.2 Key-B 接口擴展 4G/
5G 模組),無需重新燒寫文件系統——僅需在現有系統中安裝對應驅動(飛凌資料包提供預編譯驅動),大幅簡化功能迭代流程。
	
 
	
		總結
	
	
		OK3568-C 開發板通過 TFTP 燒寫文件系統的操作,既體現了其基礎功能的便捷性(如簡潔的 Uboot 命令、穩定的網絡傳輸),也展現了產品的核心優勢:
	
	
		
- 
			
國產化保障:100% 國產化核心板,適配關鍵行業供應鏈安全需求;
		
 
		
- 
			
工業級可靠性:EMC 防護、工業級 eMMC、電源防護,適配復雜現場環境;
		
 
		
- 
			
高擴展性:雙千兆網、SATA3.0、M.2 接口,支持存儲/聯網功能靈活擴展;
		
 
		
- 
			
AI 算力集成:1TOPS NPU 支持輕量級 AI 應用,文件系統可直接集成開發工具。
		
 
	
	
		配合飛凌提供的完整技術資料(含 SDK、驅動源碼、測試工具)與技術支持,開發者可輕松完成從鏡像燒寫到功能擴展的全流程,加速工業控制、智能設備、邊緣計算等領域的產品落地。